咱国内的比赛打得是热火朝天,WTT美国大满贯那边,老将朱雨玲逆转夺冠,真是让人看得提气。但这里头有个 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小插曲,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。朱雨玲能进决赛,还得“感谢”一下伊藤美诚。
这话怎么说呢?伊藤美诚在四分之一决赛,把日本队自己的削球手桥本帆乃香给干掉了。这个桥本,可不是一般人,她是当今女子乒坛削球界的“天花板”,就在几个月前的太原挑战赛上,她刚4-0剃了朱雨玲一个“光头”,狠不狠?可以说,要是朱雨玲在半决赛碰上她,这冠军还真不好说。
你看,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有意思。一个日本选手,帮我们扫清了夺冠路上的一个“日本障碍”。聊到这儿,我就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,一个从我们中国走出去,反过来成了日本乒乓球“最大功臣”的削球手。
她的名字,很多人可能都忘了,叫李隽。但要说起她哥哥,那可是如雷贯贯——现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,李隼。
故事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。那会儿的中国乒坛,神仙打架,想出头太难了。李隽这姑娘,不走寻常路,专攻一手削球。啥是削球?简单说,就是防守反击,靠旋转和落点变化把对手活活“磨”死,特别考验基本功和意志力。李隽就把这手活儿练到了极致。
展开剩余85%1987年,机会来了。在一场国内的重要比赛上,李隽对上了当时红得发紫的世界冠军何智丽。何智丽是出了名的进攻凶悍,但那天,她愣是被李隽的“削功”给磨得没脾气,最后败下阵来。这一战,让李隽名声大噪,也让她叩开了国家队的大门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中国第一削球手”。
进了国家队,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。她也确实争气,代表中国队拿了世乒赛的铜牌。按理说,这剧本应该是继续为国争光,成为一代名将。可就在事业的上升期,李隽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决定:她要离开国家队,去日本打球。
在那个年代,这事儿不小。但咱们也得实事求是地说,当时有不少运动员选择出国发展,后来被大家称作“海外兵团”,原因挺复杂的,有的是为了更多的比赛机会,有的是为了个人生活。李隽具体怎么想的,咱们外人不好揣测,但她确实就这么走了。
到了日本,她很快遇到了自己的爱情,嫁给了一个日本人,然后顺理成章地入了日本籍,连名字都改了。
加入了日本队,小山智丽很快就用她那手我们培养出来的绝活,给日本乒坛带来了惊喜。在国际大赛上,她为日本队拿下了历史上第一块世乒赛奖牌。
这事儿在当年,对咱们国内球迷来说,心里肯定不是滋味。自己家的好手,跑去帮“老对手”拿荣誉,换谁都得嘀咕几句。但对日本乒乓球来说,小山智丽就是英雄,是开拓者。她证明了,日本人也能在世界大赛上站上领奖台。
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总是短暂的。退役后,小山智丽想得很自然,哥哥李隼在国内是金牌教练,自己技术和经验也都在,留在日本国家队当个教练,顺理成章吧?
可现实给了她一盆冷水。日本乒协拒绝了她的留队执教申请。
这一下,就有点尴尬了。拒绝的原因,官方没细说,但坊间猜测不少。有人说是因为她“外来者”的身份,有人说是日本乒坛内部的派系问题。不管怎么说,结果就是,这位给日本带来历史性突破的功勋球员,被挡在了国家队教练的大门外。
这口气,小山智丽咽不下去。俗话说,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。你不让我进国家队教,那我就自己开个馆,自己教!
于是,一个名为“小山智丽乒乓球俱乐部”的球馆,在日本诞生了。小山智丽自己可能都没想到,这个心有不甘之下开办的俱乐部,后来会成为日本乒乓球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小山智丽的俱乐部一开,立马就在日本火了。为啥?因为她教得确实好。她身上有中国乒乓球那种扎实的基本功底子,又有自己在国际赛场摸爬滚打的经验,看问题一针见血。
很多日本的好苗子,都慕名而来。咱们现在耳朵都听出茧子的几个名字,张本智和、张本美和、平野美宇,都或多或少在她的球馆里接受过指导。
特别是平野美宇,当年一度沉寂,世界排名掉到200开外。后来,小山智丽俱乐部里一位叫刘洁的教练接手了她。这个刘洁也是咱们河北过去的姑娘,也是职业球员出身。在她的调教下,短短一年时间,平野美宇的排名坐着火箭一样蹿升到世界前列,还在亚锦赛上连克我们三员大将夺冠,震惊了整个乒坛。
而这一切的背后,都离不开小山智丽的理念和她搭建的平台。
当然,小山智丽影响最大的,还要数伊藤美诚。
伊藤这名球员,大家都知道,技术怪,心理素质好,是咱们女队这些年最头疼的对手之一。伊藤的崛起,和小山智丽的点拨有直接关系。小山智丽曾经告诉伊藤,她研究了中国队这么多年,得出一个结论:要想赢中国选手,不能跟她们拼相持,必须在“前三板”上做文章。
所谓“前三板”,就是发球、接发球、以及第三板的进攻。节奏要快,要凶,要不讲理,在对手的优势发挥出来之前,就解决战斗。
这个建议,简直是给伊藤打开了一扇新大门。据说,伊藤为了练好这“前三板”,在一次来中国比赛前,曾经闭关苦练了三个月。
效果怎么样?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,大家应该都还记得那个揪心的夜晚。混双决赛,许昕和刘诗雯的“昕雯联播”组合,在家门口输给了日本的水谷隼/伊藤美诚组合。当时伊藤美诚那股搏杀的劲头,那种在前三板就跟你玩命的打法,让我们的奥运冠军都极不适应。赛后,刘诗雯落泪的画面,至今还让很多球迷心疼。
可以说,那一块奥运金牌,有相当一部分功劳,要记在小山智丽的“战术指导”上。她没有亲自下场,却成了影响战局的关键人物。
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小山智丽的高明之处在于,她不满足于只做一个俱乐部老板。她要打造一个体系。
这时候,另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出现了——韦晴光。
韦晴光是谁?1988年汉城奥运会,他和陈龙灿搭档,为中国拿下了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男双金牌。他也是后来远赴日本,改名为“伟关晴光”的“海外兵团”一员。
小山智丽和韦晴光,这两位前中国冠军,在日本联手做了一件大事。他们和日本奥委会(JOC)合作,牵头打造了“JOC精英学院”。
这个学院是干嘛的?说白了,就是日本版的“国家少年队”。它不光培养乒乓球,还包括柔道这些日本的优势项目。目标非常明确: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有天赋的孩子,从小进行集中、科学、系统的精英化培养,目标直指奥运奖牌。
咱们现在看到的日本队主力,什么张本智和、平野美宇、长崎美柚,几乎清一色都是这个精英学院出来的产品。
你看,这就厉害了。如果说开俱乐部,小山智丽还只是一个“战术大师”,那么创办精英学院,她就已经上升到了“顶层设计师”的高度。她帮助日本建立了一套从发现苗子到培养成才的流水线。这套体系,才是日本乒乓球能够持续不断地给我们制造麻烦的根本原因。
李隼指导,在国内呕心沥血,为国乒筑起一道道防线;他的亲妹妹李隽,却在大洋彼岸,为我们最强的对手输送炮弹,出谋划策。这兄妹俩,像是楚河汉界两边的将帅,上演着一出真实版的“同室操戈”。
在那个年代,运动员的个人选择有其历史局限性,我们没必要用今天的眼光去苛责。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一个靠乒乓球这门手艺吃饭的职业运动员和教练。
但要说她对中国乒乓球一点影响没有,那也是自欺欺人。毫不夸张地说,小山智丽,就是日本乒乓球近二十年崛起的最大功臣,甚至没有之一。从技术点拨,到人才培养,再到体系建设,她几乎以一己之力,把日本乒乓的整体水平,硬生生往上拔高了一个档次。
这其实也未必是坏事。竞技体育的魅力,就在于有强大的对手。正是因为有了伊藤美诚、张本智和这样的对手,才逼出了孙颖莎、王楚钦他们更强的状态。从这个角度看,小山智丽也算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,“鞭策”着中国乒乓球不断前进吧。
参考文献 (References):
《乒乓世界》杂志. (过往期刊). 关于“海外兵团”及李隽、韦晴光等运动员的报道.
日本乒乓球协会(JTTA)官方网站. (历史资料). 关于小山智丽(李隽)作为运动员时期的成绩记录.
新华社体育, 腾讯体育. (2016-2024). 关于德国公开赛、WTT系列赛、东京奥运会等赛事的相关新闻报道.
发布于:江苏省日照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